近几年我国出现了部分制造商将医疗垃圾回收制作儿童玩具的问题,这些玩具含化学有害物质,会造成儿童慢性中毒,甚至引发白血病。就儿童玩具的安全问,不管是家长、教师还是园长,都需要对儿童玩具的安全性引起高度警惕,不仅要注意买安全的玩具,还要注意玩具的安全使用。
玩具安全常常被忽视。市场上销售的大型厂商的儿童玩具大部分都有厂址、厂名、安全警告、使用年龄以及经过国家认证的CCC标志。但是,在小商品批发市场,随处可见没有包装,堆积在一起的毛绒玩具、卡通娃娃,任人随意触摸。很多玩具都没有标明厂址、厂名以及适合年龄段等基本信息。
家长们对玩具选择的态度各不相同。一些家长只认国外品牌以及出口玩具,表示会去大商场购买品牌玩具。而另一些家长表示会去小商品市场购买,“就是为了图个便宜”。对于CCC认证,少数家长表示通过媒体略有知晓,但是具体的验证方法并不清楚。在购买玩具时,能充分关注玩具安全性特别是那些隐性不安全因素的家长、幼教机构采购人员并不多。同时,出售玩具的商家往往也不能提供相应的检测手段和证明。
选购儿童玩具注意事项
查看包装。在玩具包装上寻找警示信息或其他安全信息,如年龄警示标志、特定危险的警示标志、制造商或销售商的名称及地址、执行标准等,对于六类强制性认证玩具(电玩具、弹射玩具、金属玩具、娃娃玩具、塑胶玩具和童车),还应查看包装上是否有强制性认证的标志。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(以下简称认监委)的网站验证CCC认证证书的各项细节。教师和家长可以登录认监委面向公众查询的CCC产品认证公共服务平台,选择“我要查询CCC获证企业”,在弹出的界面中输入产品名称以及制造商,查看是否有对应的记录。如果有对应记录,将网页显示的证书细节与产品上的信息一一核对。特别提示消费者:“如果证书状态一栏标注为撤销、暂停,此产品有可能在近期检查中不合格,请消费者不要选购。”
查看外观。不要购买带有可能会被吞下或吸入的小部件的玩具,以及那些带有尖或粗糙边缘的玩具。软体摇铃、挤捏玩具、出牙器等玩具即使是在最大压缩状态下也不能完全塞入儿童的口中,以确保安全。
检查实物。选购毛绒玩具时,应用手拉一下玩具上的鼻子、眼睛、扣子等小零件看其是否易脱落,手捏感受一下质感,靠近闻一下气味,凡感觉坚硬或有结块,有异味的毛绒玩具大多是填充了一些劣质材料。
如何保证孩子安全玩
买到了符合安全标准的玩具,教师和家长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是:怎样帮助孩子安全使用,在使用安全玩具的过程中别出“安全问题”。
“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安全使用玩具方面,具有重要作用”,国家玩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家长,“即使是通过国家相关规定的安全玩具,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,依然有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,例如婴幼儿可能在翻身的过程中,将面部压在软体填充玩具的表面而造成窒息。”专业人士建议,消费者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:
注意玩具开封。开封后,应立即将所有的包装物、包装填充物扔掉。曾经发生过孩子因为玩耍包装,导致塑料包装袋贴在脸上,造成窒息的情况。教师和家长应保留好说明书和发票,并要细心阅读使用说明、使用年龄、维护保养以及警告说明等细节。
注意玩具收纳。教师和家长不应将填充类玩具放在婴幼儿的床中,以防止婴幼儿窒息;要给孩子做示范,玩具玩完要及时收纳;尽量把玩具放在相同的地方,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玩具收纳习惯;不要把玩具放置在不经常去、缺乏成人注意的地方。有些孩子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,一个人进入没有大人照看的空间,容易引发意外。把玩具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,孩子就不会因为够不着玩具,站在小凳子上而造成跌落等身体伤害。
注重年龄特点。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,同时也要意识到孩子在一天天长大,运动能力不断发展,原本安全的玩具,可能会变得不安全。很多家长会把玩具悬挂在婴儿车上让孩子看。但是当婴儿慢慢长大,到八九个月,能够扶着婴儿床站起来的时候,他很有可能会伸手够到带有绳子的玩具挂件,引发缠绕、窒息等情况。另外,家长和教师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孩子玩的玩具是不一样的,3岁以前的孩子会因吞食小零件造成伤害,因此大孩子带有小零件的玩具对于他们而言就很危险。对于多子女的家庭,或者幼儿园教师在带混龄班的时候,要注意到这一点,并且照看好较小的幼儿。
普及玩具安全知识。幼儿园教师应该多学习玩具安全使用知识,并且在活动中引导孩子,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玩具使用习惯;家长应和长辈、孩子的其他看护者、亲戚朋友等在玩具安全使用方面多进行沟通交流。
日常注意细节。教师和家长应时常检查玩具是否有破损。小孩子对于小洞总是非常感兴趣,喜欢用指头掏玩具里的填充物,如果误食,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。教师和家长也要经常检查玩具的零部件是否有松动和脱落的情况。同时,国家和各地质检部门、工商部门会按照市场抽查情况,公布抽查结果,教师和家长要留心这些信息,如果发现自己购买的儿童玩具因质检不合格被召回,应立即停止这些玩具的使用。